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营销策划网

银行业经营管理五大热点解读

  国家实施“十三五”规划,各家银行开启新一轮五年发展征程,外部整体经济和金融环境,可谓是“危”与“机”并存。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速下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金融监管总体趋严,新金融模式和业态持续涌现,给银行业带来很大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为资产质量下降、利差明显缩窄、金融脱媒加剧以及体制机制改革压力不断增大等。但国家战略的推进、新兴产业的壮大、经济金融体系的完善、信息科技的进步等,也给银行业带来许多新的业务机会和盈利增长点。

  经营环境的巨大深刻变化,倒逼各家银行继续调整经营策略,不再追求“高歌猛进”的粗放式增长和规模扩张,而更加注重“精耕细作”的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运营,合理把握速度、规模、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普遍调低规模和利润增速的要求,把业务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热点一:着力防范化解风险 确保资产质量和经营安全

  伴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清理“僵尸企业”对全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带来巨大压力。资产质量关系到各行的经营成果、市场声誉甚至生存发展,需要全力以赴打好这场“保卫战”。

  一是多管齐下全力“降旧”。为保障银行的利益,最大化盘活不良资产价值,控制存量资产质量的思路已经从单纯的核销、转让,向清收、重组转变,从被动的处置化解,向主动的协同经营转变。综合运用重组、清收、转让、核销、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手段,妥善化解存量不良资产。

  二是层层落实严格“控新”。一方面是准确把握投放方向,从源头上防控风险,保证新增的贷款不再出现不良;另一方面加强摸底排查和风险监测、预警,严防存量业务的潜在风险。

  三是高度关注一些新兴业务领域的潜在风险。比如金融机构交叉违约风险、互联网金融传染风险等,及时出台风险管理和防范预案,强化风险管控。

  四是强化内控合规管理和案件防控。在“多事之秋”扎好篱笆,严防死守,强调合规稳健经营,强化案件防控管理,促进内控合规管理与业务经营的紧密结合。

  热点二:深入推进转型发展 维持业务和效益稳定增长

  经济增速下行、增长动力切换、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条件下,“资产荒”和“负债荒”都是“新常态”,要想确保规模和利润持续稳定增长,有很大的难度。形势虽然严峻,稳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当前面临的困难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商业银行也要通过自身的转型实现更好的发展。

  找准发展方向。关键是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一是紧跟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积极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大对改革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融资、环境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服务;二是把握“去产能”过程中的增量机会,以并购重组、产业基金、投贷联动等新兴业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业务布局优化;三是顺应客户经营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与潮流,大力发展跨境金融业务,加大对高净值个人客户、企业、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的投融资服务支持;四是坚持重心下沉,继续加大对小微经济和居民消费的金融服务支持。

  加快经营转型。提供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境内业务与境外业务相结合的综合金融服务,是国内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各家银行均加大经营转型力度,推动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向资本节约、创新驱动、内涵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一是深耕细作交易银行业务。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立足商业银行支付结算、现金管理、贸易金融等核心基础功能的交易银行业务,成为各家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和新业务增长点。各家银行均加大资源投入,通过夯实基础系统和平台建设,深耕细作,精细管理,以发展交易银行业务为契机,回归服务客户本源,重塑银客关系,增强客户粘性和体验,并为银行带来低成本稳定负债和风险可控的`稳定收益。

  二是创新发展大投行、大资管和大财富业务。新常态下,以大投行、大资管和大财富业务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务契合了社会融资结构和居民财富配置的变化趋势,并且天然具有轻资本的业务属性,是商业银行服务直接融资市场的有力抓手。大投行业务以大企业、金融机构和公共服务部门的直接融资需求为服务对象,积极介入企业兼并重组、并购金融、股权投资、结构化融资、另类投资、资产证券化等领域;大资管和大财富以企业和居民多元化的投资理财需求为服务对象,加快向净值型产品转型。二者紧密相连、相互推动,分别从资产端和资金端发力,共同构成直接融资市场的“双轮趋动”。

  强化资本约束。当前,各家银行普遍面临利润增速放缓、资产质量承压、资本消耗加快、补充渠道受限等问题,资本的稀缺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对资本管理和补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大挑战。一是要不断强化资本约束理念,加大资本的精细化和集约化管理,优化业务结构,积极发展轻资本、轻资产业务,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二是要坚持以资本内生积累为主、外源补充为辅,努力提升资本内生能力,并积极创新资本补充方式,拓宽资本筹集渠道。三是严格管控资产质量,加大不良资产的重组、清收、转让、核销、化解等,降低资本的额外消耗。

  热点三:积极谋求综合化集团化经营 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尽管中国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综合经营已是大势所趋。各家银行希望在现有法律制度和监管框架下拥有更多的金融牌照和工具,能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并延伸自身发展领域,提升发展内涵。一方面,尽可能获取全功能的金融服务牌照,构建跨市场、跨币种、跨机构的金融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牌照齐全的银行集团更注重强化协同作业能力,变“单兵种作战”为“集团立体作战”,通过商行+投行、一级+二级市场的业务整合联动和资源统筹协调,实现从提供单一产品或服务,向提供一站式、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转变,从为客户提供单一阶段的服务,向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转变,从服务单一客户,向服务全产业链客户转变,显著提升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实现转型发展的新突破。

  热点四:大力开展数字化金融创新 应对新金融和跨界金融挑战

  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全面渗透和应用于金融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催生新的金融模式和业态,模糊了金融的边界,形成“全民办金融”态势,对传统银行业形成巨大冲击,也带来难得机遇。各家银行秉持开放、共赢、合作的心态,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浪潮,做了很多思考和实践。总体方向是做到“虚实结合”,立足自身客户、产品、渠道、风控优势,引入互联网基因、理念和思维,用大数据、云服务、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探索开展交易+、融资+、财富+以及快捷支付、场景建设等,提升经营管理的技术含量和智慧含量。具体有几种形式:

  一是线上线下融合。通过有形渠道和无形渠道资源的合理规划和布局,强化线上线下深度融合,通过线上获客、线下深耕,打造“天地对接”模式,形成客户交易服务环境的闭环管理,确保客户在不同的渠道获得一致的服务体验。

  二是开放平台搭建。积极探索在融资、投资、理财、交易银行、同业业务等方面搭建开放式平台,加强场景建设,改善客户体验,抢占业务入口。

  三是生态圈链对接。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强化跨界的互联网金融生态整合,凭借海量服务场景、完善的网络生态、良好的客户体验,构建起客户、银行、第三方共赢共生的新型产业生态圈。

  四是智能集成应用。把信息科技的角色从“支持保障”向“引领发展”转变,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新技术全面深入应用于客户服务、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等各方面,提升经营管理的智慧集成与应用、智能推动与替代水平。

  热点五:努力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 树立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衍生出对金融服务的多元化、差异化需求。尽管中国银行业的同质竞争一直广受诟病,但事实上,银行业在差异化经营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也从未停歇。各家银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和能力,努力摆脱一个模子、一套标准的束缚,扬长避短,精确定位目标客群,细化需求,通过组织体系、产品、流程和服务的创新,做深做透细分市场,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既为实体经济提供特色鲜明的金融服务,也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和谐共生、健康发展。例如,一些银行在集团金融、养老金融、零售金融、绿色金融、小微金融、同业金融、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等不同领域,做出了鲜明的特色,形成了强大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以差异化谋生存、求发展,仍将是今年各家银行继续孜孜以求的工作重点之一。




上一篇酒店经营管理职能大解读

下一篇酒店经营管理漏洞及规避措施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