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营销策划网

银行经营管理

  引导语:中间业务已是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我国银行业在近几年加快了发展中间业务的步伐,使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只重视存贷业务,没有从经营战略上确定中间业务作为支柱业务加以发展,中间业务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1.1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分析[2]

  ①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分析。随着各商业银行对中间业务发展的日益重视,各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较快,14家上市银行2007年和2008年净手续费及佣金业务收入占比。14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总体上增长较快,但表现出增长比例不协调情况,而工行、中行、招行、兴业银行甚至出现比例下降的情况。

  ②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分析。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增长,但增幅差异显著。2008年, 14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536·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1.97亿元,平均增幅为20.55%。

  从增幅来看,2008年各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不等。其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的增幅超过了100%。从增幅差异程度来看,大型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低于中小银行,增幅最高的南京银行比中国银行高出了185.82个百分点。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除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外,其他上市银行的增幅都高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幅,增幅差距并不大。

  1.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状况分析

  2003 年 6 月以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费依据是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相关的收费标准,如《支付结算办法》、《银行卡管理办法》等,各商业银行根据人民银行及政府部门制定的相关收费标准,确定本行收费标准,由于收费标准的不统一,导致各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行为不规范现象较为明显[3]。 2003 年 6 月 26 日,中国银监会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3号),这是继 2001 年 6 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后,国家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提升商业银行综合竞争能力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该条例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等服务业务收费进行了系统、具体、明确的规范,顺应了商业银行费率市场化潮流,明确划分了政府和商业银

  行服务收费定价权限,赋予商业银行部分中间业务定价权,极大地推进了商业银行费率市场化进程。“3号令”尽管是针对商业银行服务业务的,但它的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服务业务本身,已经对商业银行整体业务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服务收费的政策环境,对于商业银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促进业务结构和盈利模式的转变,促进业务创新和成本管理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该办法的实施虽然极大地改善商业银行服务收费的政策环境,增加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但离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还相差甚远,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1.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经营的重心,虽然也办理中间业务,但认为那是“副业”,办理的目的只为资产负债业务服务,而不是为增加收入。

  2.金融创新应用不足。金融创新是摆脱目前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代理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代理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

  3.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有关中间业务的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导致各家银行都可以开办,并且通过争揽存款获得的间接收益比较大,于是各银行纷纷降低收费标准抢占市场,展开恶性竞争。从监管的角度分析,由于中间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有关收费等相关的管理规定跟进不及时,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收费依据,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间业务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4.风险控制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治理结构问题,风险承担的最终主体不明确。由于风险承担主体的不明确使其管理风险的成效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从而无力承担起独立、权威性、有效管理银行风险的职责。故使其风险管理主要侧重于信用风险的识别、估算和控制,对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其他风险重视不够。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也仅仅停留在识别、估计及消化不良贷款的层面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信用风险控制系统。西方现代商业银行则是全面风险管理,即对整个银行内各个业务层次、各种类型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

  融资产与资产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必要调控。

  5.从事中间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短缺。中间业务属于银行高级服务的层面,要很好地开展这项业务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人才的投放。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缺乏既懂银行业务,又懂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从事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服务层次高的中间业务人才十分匮乏,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中间业务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1.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认识。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要从战略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高度重视,要像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获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因此必须从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

  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网上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势的情况下,而我国发达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对于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求较高。根据财富增长理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势必进行业务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应重点从传统业务功能、组合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结算业务的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在国家金融和企业行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以电子银行为依托加速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

  3.注重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各商业银行要重视中间业务人才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各种途径,采取理论培训和实务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中间业务设计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培养。在建立全国性的信息共享通讯网络,为中间业务发展创造技术和信息条件的同时,要优化各种服务功能,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加强对金融衍生业务等中间业务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素质,注重和珍惜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切实防范中间业务金融风险。中间业务是一种低风险性业务,但并不等于是无风险业务。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经营中,要避免其风险,必须采取一些有力

  的防范措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其在带来收益的同时也随之带来的风险。坚持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并重的原则,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首先需要完善表外会计核算和管理方法,使表外业务透明化,提高中间业务的可控性;其次,需要中间业务风险监测体系,针对中间业务的不同特点确立相应的风险系数,将中间业务纳入资产风险管理系统之内;最后需要加强中间业务的内部风险管理,完善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通过严格规范的内部管理将中间业务的风险控制到最小。




上一篇经营管理法则100则

下一篇ktv经营管理方案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